2008年,是困難重重的一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原材料價格巨幅波動、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出口下滑、涼夏、原材料價格“過山車”等諸多因素,讓中國空調行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數據顯示,僅在2008年,就有18個空調品牌慘遭淘汰。
從2009年廣州琶洲展館舉行的第20屆中國制冷展上了解到,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不少美國和日本企業大幅度壓縮廣告和展覽費用,紛紛放棄參展。 在展會上觀察到,號稱是中央空調領域的“四大家族”企業大金、特靈、開利和約克均未現身中國制冷展,其他某些外資企業也未到場?!捌鋵嵾@些企業一開始都想來參展的,”中國制冷展主辦方副總經理周景龍透露,但到了今年2月,“這些國際巨頭在華企業頂不住總部壓縮費用的壓力,最終決定放棄。”看起來形式似乎非常嚴峻。
差異化、多元化是家用空調產業日趨的發展方向
上海雙菱空調新任總經理吳方亮曾表示,盡管目前空調行業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大,但從發展潛力看空間仍然巨大。一方面,中國空調市場城鄉差異、地域差異巨大,市場需求多樣化,而國家拉動內需政策增大了空調行業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提高,例如原來多是一戶一機,注冊香港公司現在一戶多機的比例在快速增加,經濟發達地區家用空調消費則呈現中央化、智能化、變頻化趨勢,空調消費已到了升級換代高峰期。此外,隨著產品節能、環保等發展趨勢的要求,變頻空調產品價格也在逐漸下降,下一步市場占有率會逐步提高。他認為,這些變化將給空調發展帶來增長空間。抓住差異化、多元化才可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家用空調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隨著國家“家電下鄉”政策的實施,農村市場發展的空間也很大。在農村市場,一些成熟品牌的企業均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這將有助于企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提高農村空調市場的消費水平。
商用空調:危機下節能減排產品“大行其道”
眾所周知,空調系統的能耗占建筑總能耗比重非常大,在發達城市,夏季空調、冬季采暖與供熱所消耗的能量已占建筑物總能耗的40%~50%,在政府推進建筑節能過程中保證空調系統節能自然首當其沖。
從政府推行地源熱泵的腳步也可以推測出政府解決建筑節能的迫切性。無論是地緣熱泵、溴化鋰、智能空調還是“非電”空調等等,目前任何一家企業所宣傳的產品無疑都會跟“節能”相連,注冊海外公司而目前眾多空調企業所研究的新產品也離不開“節能”這一最基本的條件。
家用空調現在已經從5級慢慢提高到三級、二級;商用空調更需要這樣的進步,空調占用國家資源的比重相當大,是電子方面主導項目最多的行業之一。每一家空調系統的生產商都應該實現產品的節能特性,今后也應該以生產高能效且節能減排的壓縮機為發展方向,這才是符合我國國情的。
配套產品市場需求正逐漸被拉動
漢鐘精機總經理余昱暄周曾表示,裝備制造業在紅色金融風暴中被列為重要支撐項目,對經濟復蘇大有助益,對暖通企業來說,四萬億的資本投入項目,離不開對制冷產品等必需品的要求,因此一定會帶動壓縮機市場的需求能力。
而且據了解,國家投資4萬億到基礎建設已經開始逐步顯現,因此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機遇,選擇性的針對地鐵、大眾場館以及國家投資項目或政府支持項目為方向進行調整。除此以外還有核電工程,國家現有核電工程11座,近兩年國家將增加30座核電工程,煙臺冰輪及盾安環境已經瞄準這一市場蓄勢待發。配套市場的復蘇也是指日可待。
政府導向決定行業生存發展空間
適逢國家政策導向,中國所有行業的發展,包括房地產的發展或者醫藥或者股市等等,政府的導向是非常關鍵的,政府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和態度就決定所屬行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到底有多大。這是至關重要的。
我國的空調生產制造業要落后歐洲20年左右,我們應該以更高的標準去追趕,而且現在在全球能源緊缺的情況下任何生產廠商都應該向高能效標準靠攏。這就需要我們企業共同參與,政府的主導,包括質量監督局、注冊香港公司行業協會的單位進行監督、審查,至少政府的招標項目一定要引導和鼓勵。據了解江蘇省政府招標就明確要求一定要以二級為最低標準進行招投標,不僅是江蘇,這樣的舉措應該普及到中國各個地區,這樣對我國空調制冷業的發展必定有一定的推動作用